编者按
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落实好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有关决策部署,推动产业有序转型升级,2021年4月,连云港市创新开展生态副县长、副镇长挂职工作,从省、市环保部门选派7名专业型干部到部分县区和重点园区、乡镇挂职生态副县长和生态副镇长,为连云港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铁军力量。
挂职一年来,生态副县长、副镇长发挥专业优势,扎实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,深入推动大气、水和土壤环境治理,助力园区和企业良性发展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为此,新华日报·交汇点特推出《生态副县长副镇长这一年》栏目,陆续报道典型事迹。
去年4月,作为省生态环境厅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、连云港市“生态副县长”,缪明生踏上了连云港徐圩新区这片热土,开始了他的挂职工作之行。
从熟悉的南京到陌生的连云港,从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副处长到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(连云港徐圩新区)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副主任,缪明生面对的不仅是角色和业务的转变,还面临助推徐圩新区打造国内化工园区生态环境示范标杆的挑战。
“徐圩新区基础扎实,大项目多,发展前景好。派我们来,主要是更好地服务重大项目高质量落地,进一步助推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,努力实现双赢。”缪明生告诉记者。近年来,连云港市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,去年更是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省市联动选派挂职生态副县长、副镇长,可以看出把“生态立市”作为鲜明导向的态度和决心。
2021年,徐圩新区PM2.5平均浓度27微克/立方米、同比下降20.6%,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8.8%、同比提高1.4个百分点,两项数据均居全市前列。“放在很多年前,大家对化工园区的印象可能是烟雾缭绕、异味扑鼻,环境质量令人担忧。对于徐圩新区而言,一开始就高起点、高标准建设,目前我们正朝着无异味、零烟雾的方向努力,争取做成生态环境的示范标杆。”缪明生说。
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,是化工园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。但园区这么多家企业,从哪开始入手呢?新区选择入驻石化基地的第一个项目虹港石化作为试点。缪明生利用自身优势,组织联合相关科研院所,对这个企业开展全流程、全环节的系统排摸,初步建立企业148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“指纹库”,并就排摸发现的问题指导企业制定提升方案,预计实施后年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50余吨。目前,已逐步将该模式向园区斯尔邦、中化瑞恒等企业有序拓展延伸,最终实现全覆盖。
为推动企业冷却塔实施烟雾消白改造,缪明生带领园区企业、部门到全国各地找技术,到宁夏银川看改造案例、到河北沧州生产车间学改造原理,还多次召开座谈研讨会,深入园区企业听建议、谈思路、作动员,同时带领相关部门研究相关激励政策,鼓励企业加快改造。目前,已推动19台冷却塔试点改造成功,每年预计将实现节水约150万吨。
好的管理模式,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结合徐圩新区化工企业集聚的特点,缪明生推动成立石化基地环保业主委员会,并带领业委会建立环保专家库、内部智囊团和互检互查组,指导出台和实施环境准入、互检互查、试生产核查等一系列制度,定期组织业委会开展专项互检互查,助力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。“业主委员会让我们企业之间做到互学、互帮、互查、互建,让企业明白园区内生态环境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的道理。”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夏志武说到。
“对于化工园区而言,实现环境数据的精准监测、环境问题的精准溯源、环境污染的精准治理,至关重要。”缪明生说。去年,根据新区党工委、管委会统一部署,缪明生积极推动建设5500平米的生态环境质量管控中心。“中心集环境监测、决策指挥、应急联动、研发孵化、生态保护等功能于一体,是国内七大石化基地内唯一具备大气、水、土壤、生态全要素环境管理的‘智慧大脑’。”徐圩新区环境综合治理攻坚大队大队长张晗介绍,“有了这个大脑,就可以更加科学地研究徐圩生态环境系统,从而更好地保护它。”
为了最大化地减少园区污染物排放,缪明生还带领团队先后与清华大学、华能集团等高校院所、国有企业对接沟通,探索开展技术合作与研发,2021年10月,徐圩新区与华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组建联合研发工作小组,开展化工废气“近零”排放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。“目前,试点企业实验室烟气模拟试验已取得成功,近期完成示范试点工程建设,期望实现化工企业环境治理的重大突破。同时,我们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废气治理高效催化剂研发应用,进一步提升企业烟气处理效率。”缪明生说。
“虽然是挂职,但来了就是实战,必须全身心投入。”缪明生表示,“基层一线就是练兵场,面对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。正是通过解决这些问题,自己得到了很大锻炼,有满满的收获感。”